如何有针对性的优化机器人?
智能客服机器人逐渐成为许多企业售后的标配产品,同时市面上的智能客服供应商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大家都说自己的机器人多么智能。但是很多时候,要把机器人放到网上后,“多智能”几个字就能达到目的。内部需要产品团队、运营、算法等人共同努力。当然,很多团队因为没有经验,需要经过多次摸索才能知道怎样优化。
因此,今天要讨论的是如何系统地度量机器人的效果,从而帮助团队有针对性地优化机器人。
1.北极星指标。
在度量结果方面,需要提及数据指标。
每个产品都有许多数据指标,而我们要找的应该是最核心的指标,也就是业界所说的“北极星指标”。这一指标必须最能反映商业目标。
比方说,闲聊机器人是为了陪用户度过无聊的每一天,北极星指标应该是活动度和存留率;营销机器人用于让用户下单,北极星指标应该是市场转化率。同一款客户服务机器人解决用户疑惑,无需转人工以降低成本,因此北极星指标应该是【独立接入率】,与其相反的是【转人工率】。对客户服务机器人的维护,实际上就是不断提高独立接入率,降低转人工率。
找出这一核心指标并不完美,毕竟这个指标也许就是我不怎么使用网络的叔叔都知道。它仅仅是个开始,我们要知道哪些因素会影响这个指标,从而根据这些方向来优化机器人。
2.客户关系业务流程。
为了降低转人工率,机器人可以帮助客户解决更多的问题,那就要求机器人能像人工客服一样,甚至做得比人工客服还要好,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。回顾一下,客户服务人员在回答用户提问时,做了些什么?
总结了一下,客户服务的核心业务流程分为三个部分:
理解用户的问题:知道用户问的是什么问题,如果用户表达不清楚,还需要与用户确认。
理解问题的答案:知道问题如何解决,考验客户服务人员对业务的熟悉程度。
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:用用户理解的表达方式来解答用户的疑问,并适时地进行安抚。
3.机器人的商业目标。
在理解客户服务的核心业务流程后,我们需要让机器人也能够完成这个过程,从而让客户愿意接受机器人的回答,降低转人工率。对机器人而言,要满足其核心业务的需求,就需要它具备相应的能力。那么具体对应的能力是什么,这里我根据以前的经验,做一层映射。
理解用户的问题:确切地知道用户的问题的意图,如果没有意图,还需要和用户确认。
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:知道大多数业务问题的答案,并能在确定用户的意图后给出解决方案。
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:回复语音需要让用户理解、听觉、以及保持人性化。